高標準農田建設方案
一、方案簡介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中國人的飯碗裝中國糧要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堅定不移建設高標準農田。
托普云農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解決方案力推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加速融合,打造1個高標農田數字化云平臺、N項涵蓋決策分析、農情監測、智慧農機、智能灌溉、綠色防控、溯源監管、生產管理、生態水質等多面的數字化應用服務,形成綠色生產方式,為糧食及重要農副產品穩產保供提供有力支撐,促進農業現代化、可持續發展。
二、系統亮點
數字化決策平臺
通過病蟲害監測、節水節肥減藥、病蟲害綠色防控、生態保護等技術與數字化平臺的結合,構建科學統一、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體系,實現高標準農田的高質量建設、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
數字化應用場景
農情監測:在田間合理配置物聯網監測設備,實時監測農業環境及病蟲害情況,設備數據關聯至平臺,為農戶應對病蟲害防治、農事操作及異常環境調控提供數據依據。農情監測集蟲情、孢子、氣象墑情、災/苗情“四情”監測數據為一體,實現田間生產、管理、防控、服務全流程數字化,建設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的農田。
智慧農機:基于衛星導航定位、物聯網傳感、地理信息系統、無線通訊、信息融合與數據處理等高新技術,對農機作業軌跡數據分析處理,自動識別作業地塊區域并計算地塊面積。智慧農機將北斗定位導航系統和自動化技術相融合,實現農業生產耕、種、管、收全程機械一體化作業,管理者可在線查看農機具體位置及分布、作業調度、數據統計等,有效提升作業效率及作業數字化水平。
智能灌溉:通過土壤水分傳感器,實時監測水分數據,對于偏離設定值的區域自動啟動灌溉電磁閥進行精準灌溉,保證種植區域作物良好生長,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
綠色防控:通過農業物聯實時監測田間生產,及時預警提示,應用綠色殺蟲燈、無人機防控打造農田防控體系,建設綠色、安全、優質的高標準農田。
生產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科學記錄和指導生產操作管理,讓農產品種植更具規范化和標準化。生產管理從種植方案、農事管理、采收管理、加工管理、農事建議、農事配置、觀測模型等多個方面為農業生產者提供作物的科學管理、科學種植。
溯源監管:覆蓋主要農作物產前、產中、產后全程,形成“源頭可追溯、流程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的農作物安全監管體系,實現溯源農作物全方位全流程的監管,進一步完善農業質量安全規范。